答案1
八面山不错误哦! 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罗霄山脉的中南段,东连湘赣边界和万洋山和诸广山,南抵洪水山,地理坐标为东经113度 48分 -113度 51分 ,北纬25度 57分 -26度 03分 。总面积为六万多亩,位于湖南省桂东县境内的西北部,西与资兴交界,东与本县四都乡毗连,北和 县相邻,南与本县青山乡接壤。有林面积四万多亩。距桂东县城76公里。八面山是以纵谷脊岭为主的中山地貌,最低海拔860米,最高主峰为2043米。高山耸峙,气势雄伟,层峦叠嶂,林海苍茫,以“离天三尺三,人过要低头,马过要下鞍”而闻名。 清代桂东知县洪钟的诗《过八面山》描述的那样:“峭壁万仞鬼斧劈,鸟道飞悬不盈尺。驱走怪石开鸿蒙,奇幼天生倚空碧。一峰未过一峰横,上天入渊心担惊。饥鹰掠人昼厉吻,哀猿啸侣夜深鸣。平生游历境不到,疑汝凿开混沌窍。胸中五岳森峥嵘,对此何能夸奇奥。百里雷封万笏山,青骢黄绶白云间。但愿五都厚风俗,人心人面莫与此山竟孱颜。”八面山的惊、险、奇由此可见一斑。
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秋温高于春温,区内年平均气温15.8℃,无霜期240—280天,光照充足,小气候变化多样,素有“天然空调”之称。区内海拔800—2042米,高山耸峙,气势雄伟,层峦叠嶂,林海苍茫,系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地区,原始森林植被保存完好,珍稀濒危物种资源丰富,生物多样性水平高,沟谷地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为南岭沟谷雨林,区内山中有种子植物146科,584属,1182种,有很多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树种,如银杉、伯乐树等。最大银杉树径达1.34米,高32米;最密的银杉群落,五亩内达112株。另有国家二、三级保护植物是29种。区内野生动物136种,其中稀有珍贵野生动物,数量为湖南第一,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、金猫、云豹等,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等,共15种,动植物生态浑然天成,至今仍处于原始状态,没有人为改造痕迹。地貌类型是以纵谷脊岭为主的中山地貌,最低海拔860米,最高主峰2043米, 山上,千年铁杉有黄山之秀,千年古道有华山之险。石笋千姿百态,有张家界之景;草原在云雾中时隐时现,与仙境无异。还有杜鹃花漫山遍野,相思鸟情满其间。 幸存享有植物“熊猫”之称的“国宝”一一银杉和全国三大名虎之一的华南虎,是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,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华南虎为重点保护对象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,有“动植物王国”之称。
八面山自然保护区现在地貌格局的形成是在内外营力共同作用下,经历了漫长地质历史过程的结果。深受其所处区域的地壳运动、地质构造、岩石性质和外力作用控制和支配。在地质时期中,正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和罗霄山脉南北构造带相互干扰、相互交叉和重叠的区域;它主要里东、印支、燕山新构造等历史运动。这里从震旦系至志留系长达四系的地质地史时期曾是片海洋,位于湘中、湘东南“华夏古陆”的边缘古海槽沉积区,志留纪末,加里东造山运动,海水退却,隆起为陆。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运动。中三迭纪末的印支运动,表现为强烈的挤压,产生长约45公里的水口――八面山一带的S状旋卷构造。中侏罗纪末发生的燕山运动,表现为明显的断块运动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褶皱山。燕山运动后,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抬升剥蚀夷平,造成现在所见的海拔1000米以上五级剥夷面,形成八面山“H”形地貌轮廓的雏型。晚第三纪开始的新构造运动继承了燕山运动的特征,继续断块上升,且明显地表现为间歇性和差异性的特点,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五级剥夷面上升到现在的高度,而呈现出现在的地貌的基本轮廓。由于地面流水、风化和重力作用等外部营力的影响,形成了现代八面山岭谷纵横相间,切割甚深的“U